使用护肤品磕磕绊绊有15年了吧,经历过漫长的扮演”小白”鼠的阶段,种草、拔草是必经之路,不过就像甄嬛传最后说的那样“再不好过,现在也好过了”,工作以后,由于经济上允许更多的选择,所以,开始深入研究和分析各大欧美护肤品品牌的营销策略、产品系列定位及产品成分,也有些心得,再加上本人还有点药物学的底子,对很多成本的作用还是有个了解的。辛辛苦苦赚钱点不容易,钱花出去,效果看得见才行。
除了日韩那些以草本配方定位的品牌以外,欧美、瑞士等大多数品牌护肤品还是走高科技路线,说白了就是以产品的有效成分取胜,不要听那些广告的忽悠(特别是欧家),什么神奇护肤因子等等,都是没有意义的,看就看它的产品主要成本是什么,含量有多少,这种成本对皮肤有什么作用,是否被证实。就像化学药那样,都是根据病症的机理,选择人体有效作用靶点,然后针对此来筛选分子结构,再去临床实验验证。护肤品中常用的有效成本无非那些VC、VA醇(视黄醇)类、酯、酰胺类(神经酰胺、”烟酰胺”)、AHA、BHA等等,可以根据自己的”皮肤问题”,有针对性的选择含有上述有效成本的护肤品。接下来,就介绍下那些欧美护肤品牌中值得推荐的精品。
先从我的大爱EA(雅顿)说起吧,提到雅顿,总有种怜惜之情。上世纪欧美三大品牌雅顿、赫莲娜、雅诗兰黛分庭抗礼,可是现在看看,HR被”欧莱”雅集团收购并定位兰蔻之上,雅诗兰黛背靠集团自不必说,就雅顿混得最惨,曾经被联合利华收购,可是联合利华下面主要是食品、基础日化产品业务为主,自不会重视雅顿,之后又出售了雅顿的股权,股东的频繁变化,自然影响管理层,进而影响公司业务发展。明明是一线品牌,可管理方面连个二线都不如,在国内,雅顿是没有分公司的,所谓的雅顿中国只是一个代理商,而且非常JS,国内专柜价格高的离谱,而且前些年因为与香港代理商”卓悦”的矛盾,曾闹出VC胶囊停产的风波,那时其实只是中国下架了,用白手套替代,而国外还在生产的,后来确实停产了,不过11年VC胶囊强势复出,这是后话。